首席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来看安徽寿县的独特经验 | 关注
2023-07-18 中心资讯
近几年来,寿县通过乡村首席教师队伍建设,以首席教师“传帮带”为依托,当地老、中、青教师“联袂”奏出了乡村教育发展最强音,成为拉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4省先行试点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在乡村学校设立一批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遴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通过培养赋能,鼓励他们成长为当地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当地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安徽省积极推进这项试点工作,确定在淮南市寿县等5市4县,先行开展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淮南市寿县以试点为契机,紧盯乡村教育短板,创新思路,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下活振兴乡村教育的先手棋,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寿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存在“青黄不接”问题;乡村小规模学校多、师资不足,学科教学存在有“教”无“研”、课堂教学质量低下问题;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理念陈旧,学科素养能力不强,存在与新课程教育教学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如何建设一支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成为寿县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第一要务。
寿县从首席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使用、考评、保障等环节推进试点工作。坚持德能兼备、人岗相宜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聘99名乡村首席教师,实现学区、学段、学科全覆盖,语、数、英等基础学科首席教师占比92%。
赋予首席教师承担一线教学工作、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带动区域学科教研、参加学区教育督导等“六项职责”。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乡村老师们特别看重“首席教师”这项荣誉,积极地扛起了“首席”之责,老教师的“躺平”现象不见了。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角色,乡村教师们的责任意识更加明显。
统一建设首席教师工作室。寿县以学区为单位共设立了25个首席教师工作室,遴选学员教师2108名。县教体局对首席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命名、授牌,统一配置基本办公器材,统一场地面积要求,统一划拨建设经费。截至目前,县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200多万元。
厘定首席教师岗位职责。首席教师应坚守一线教学,种好“责任田”;发挥教学教研示范引领作用,当好“领头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做好“传帮带”。寿县建立了首席教师“1+N”培养年轻教师成长机制,在三年培养期内须达成新入职教师“一年入门、二年合格、三年成熟”的目标,年轻教师成长情况将作为考核首席教师责任担当的重要指标。这一机制强化了首席教师的“首席”之誉和“传帮带”之责,突显了首席教师的价值和作用。
打造乡村教师研修团队。教而不研则浅。寿县以乡镇学区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研修发展共同体,在每个学区设立首席教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工作室既是首席教师履职尽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平台,也是带动区域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赛道。
首席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由学区教学管理员兼任,工作室内部划分若干学科组,由相关学科的首席教师担任组长,在工作室统一安排下,分组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开展学科协同研修,推动各校同一学科教师在研修学习中提升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在增强乡村教师开展教学教研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建设上,县教研室每年初都会印发《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年度工作要点》,从理论学习、研修培训、名师送教、示范引领、结对帮扶、互助互学等方面明确首席教师的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即课题,引领指导首席教师围绕制约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着力搭建教研活动载体,开展首席教师示范课展评、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学员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自寿县实施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以来,先后组织首席教师到杭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开展封闭式集中培训和沉浸式体验学习,量身订制培训项目课程,推动乡村首席教师更新理念,改进育人方式。
严格首席教师绩效考评。寿县建立了首席教师任期制动态管理和目标考评机制。全县乡村首席教师的日常管理以所在学校管理为主,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则以所在学区管理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年度以及任期督导督查和工作考评。实行县、学区、学校协同联动,分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团队调整、课题立项、经费支持、职称评聘、职务晋级、评先评优、高端研修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分层分级的多元考核评价,激发了首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年来,共有15个学区的首席教师工作室分别获得了5万元的考核奖励。
下一步,寿县将从三个方面深入推进乡村首席教师工作:一是完善乡村首席教师工作长效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这项工作从“试点”走向“常态”;二是争取县财政更大力度的支持保障,坚持“四保”(保首席教师工作运转、保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保乡村教师专项培养培训、保工作目标绩效考评激励)平稳推进;三是补足乡村学校师资短板,大力开展铸师德主题教育和增师能、强师技教学比武,不断创新举措,推动广大乡村教师能力提升,促进县域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寿县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