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八大诀窍,一线教师快收藏! | 干货
2023-05-15 中心资讯
就拿教材来说,它的前后都有“转化”,先是教材编者依据国家教育大纲进行了一次转化,即由“大纲”到“教材”,教师在了解了教材编者的意图,弄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后,为学生编写“导学案”,这又是一次转化。当然,最重要的转化,接受方必须是学生。教师如果能够不仅承上启下,还能站在教材编者之上与学习者之下,删繁就简,因地制宜,选择最佳路径来实施教学,显然从根本上掌握了优势。
所以,一次好的说课,是教师毕生功力的集中展示。古人云:功夫在诗外;今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三年功;真想说好课,堪用一生来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课稿就是一幅课堂畅想图,只要你能自圆其说,不露破绽,只要你能创意迭出,展示精彩,就可以沙盘推演,尽显高妙,就可以生唱师和,旋律优美。如果“说”都说不好,“做”,自然会大打折扣的。
说课也是这样,如果死板地按照“八说”的要求逐一陈述,自然单调乏味。如果采取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手法,并提分承与互文现义灵活运用,这环讲理论,那环摆实践,互相支撑,相互印证,整篇说课稿像小说般,甚至有了跌宕起伏的情节,那该多好!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还要尽量把“做法”背后的“道理”说出来。
所以,说课时一定要突出学情,淡化教痕,关注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仍是教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样的说课一定失败——大方向就错了!
鉴于此,传统说课中的“说教法”都被“说学情”取代了。“能说会道、上蹿下跳”的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说课者要注意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就是变教师“二传手”为鼓励学生“一传”,教师是班里的第51名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即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说课切忌平铺直叙,要突出亮点,重要细节不可忽略,以给听者深切的感受。说课语言力求清晰流畅,说课稿文字力求简洁生动,书写格式、图片表格力求明快醒目,富有感染力,显示出教者的语言素养和文字功底。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太详细,要重点说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语言表达要详略分明,不要简单地再现上课过程,更不要细讲课堂知识,而要多分享教育理论,个性化的创新点,要交待清楚,给听众记忆反应的时间。
总之,陈言务去,老调“别”弹,一定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尽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课稿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美文: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有头有尾,首尾圆合;过渡衔接,顺畅自然。
因为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只是不单纯地将课堂上一问一答那么详细地显露出来,但是也要让听者知道你的教学设想和具体步骤。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情景,推测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决心与自信心,从而感染听者,引发共鸣。所以,说课一般要求脱稿,演讲似的慷慨激昂,让听众从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说课内容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