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打造这样的容错课堂,让学生积极学习、有效纠错 ...
2023-03-23 中心资讯
“没有让孩子有机会亲身尝试错误,没有留给思维经历,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实践、一切都是现成的,我们对待孩子可谓是在‘犯罪’”。允许学生出错,容忍学生出错,就是尊重学生劳动。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这是北京名校长李志欣容错文化方面主张。
笔者认为,课堂上需要打造容错文化,那么容错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呢?
课堂上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看法;学困生能丝毫没有顾及、亳不隐瞒、自在自然、公开说出“我不会、我不懂”应成为常态。也就是说,让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内心产生安全感。
课堂上教师不要以“害怕、失望、不耐烦、惹麻烦”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出错,而是以“寻常、理所应当甚至尊重、兴奋、期待”心态对待学生错误;更高一层是教师鼓励、怂恿、留机会让学生犯错。
课堂上当学生卡壳或发言断断续续时,其它学生和教师不插嘴、不打断该生发言,并且给以鼓励眼神或手势,让该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打通和进阶,享受突破思维屏颈后的成功高峰体验。
课堂上,教师要追求多元、个性、创意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对待每个学生发言,都要秉持兴奋、好奇、专注、思考等积极倾听神态。
小组讨论时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言,认真思考他这样想或推理的道理、依据;展示时学困生优先,展错不展对。
教师对待学生错误,不能错误归因或外部归因。比如学生理解出了问题或题做错时,要认识到多数不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认真学习,而是教师自身没有说明白或学生需要重复学习。
不为刻意赶进度、有意回避学生错误,不追求顺畅、完美的课;反而,要树立“无错之课即错课”的新的评课观。
总之,引导师生改变对犯错认识,树立容错、融错、荣错的新意识,认识到学习犯错是一种权利,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看成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说话时断时续,正是在打通思维或思维完善、优化、提升的关键处,也是深度学习发生时。因此我的观点是:鼓励给同伴纠错没有错,同时还要在等待中让学生自我纠错。若需要他人纠错,我建议在别人纠错后,让孩子再把正确观点重述一遍,即改错。简单说,在他人纠错后,本人主动把正确观点重述一遍,便于强化、巩固。改错、纠错同等重要!容错、自我纠错、互相纠错、改错才构成完成容错文化流程链。
大胆去做吧,做错了可以改。
做错了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真!
想到什么就说,说来听听好吗?
把你的真实想法大胆说出来!
我很高兴你犯了那个错误。帮助你也是在帮助我自己。
错误答案真的有价值,因为我们可以在犯错中学习。
你们觉得哪个选项是我最喜欢的错误答案?
(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后)“哦,你们都发现了我所犯的多处错误!非常棒。”
关于这道题的四个选项,我不想一开始就问大家哪个是正确答案,我关注的是各位作何解释。
我看到几位学生选择X,有几位选了Y。你们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辩解呢?
我听到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下面开始讨论。请准备为自己的答案辩解。
这个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几百年。谁又知道是否有正确答案呢?重要的是大家真正在解决这一难题。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补充例题、练习或增加有难度例题、练习时,因课前无准备,于是不得不仓促、匆忙应对。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低效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同性质题、备用较高难度的题,以备一时之需。一是精选有同等难度的备份例题、练习题,二是科学设置有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备用。
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好时,备份题就可跳过去;若发现学生对所讲知识掌握不好时,立马启用备份题,去再次讲解、消化、巩固。若进展顺利,课堂还有剩余时间,就可推出提高难度的备用题。
总之,要依据学生课堂真实学情,启动动态题组,题量、题型要充足,若学生出现错误,就启动备用题训练甚至二次强化;若掌握较好,就可跳过去,启动新的题型。选什么题,同类题做几道,讲题进度完全有学情决定。
这些无心的暗示可能会揭示答案的正误,或者显露教师是否重视学生观点,不利于容错文化生态形成。
这些举动教师是潜意识、无意的,若一次次重复,原本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实意图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会揣摩、感知这些行为,所以教师对这些举动一定要加以控制。
变式纠错:针对此题题型变换一下条件与结论看学生会不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互相考一下。变式纠错另一层含义指的是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归一。
持续纠错:解决当时听懂、过后又不会问题,要依据遗忘曲线规律反复巩固消化。试卷上的错题要求学生当天规范订证,并在错题前面表上星号,隔一天再把错题看一遍,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二星,隔三天再看二星的题,同样,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三星,一个月后只看标有三星错题,直至全部搞懂为止。
总之,不要就题论题去纠错,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疏理、消化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公式、原理,还要从思维、思路、方法拓展上对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从根源上去解决。
文章来源|“变压器王红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