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念好“谋准、求新、干实”六字诀,打好综合改革“组合拳” | 基础...
2023-01-19 中心资讯
近年来,诸城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验收,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但同时,基础教育也存在着教师队伍活力动力不够足、“五育并举”落实不够到位、优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和均衡、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亟需抓住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大机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认真审视基础教育现状,长远谋划教育未来,精准设计《诸城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实验区建设的“1238”发展战略:“1”是指“一个统筹”,即市委市政府统筹各方力量,坚持全市一盘棋,在经费、政策、人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2”是指“两个坚持”,即教体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3”是指“三大变革”,即思想变革、校安变革和课堂变革;“8”是指“八大行动”,即让德育鲜活起来、让校园靓丽起来、让人员流动起来、让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匹配起来、让育人目标和评价要素联动起来、让各学段衔接起来、让体美劳奔跑起来、让家校社配合起来。
(二)措施上“求新”,以改革创新“冲击钻”有效破解工作痛点难点
针对部分干部教师思想保守、动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以写促思”,倡导干部教师、家长学生共写管理后记、教学反思、教育故事、读书心得、研究性论文、亲子日记等文章,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评选考核,切实促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提升。打破论资排辈,重新核定教育部门、学校教育干部职数,实施全员竞聘上岗,采取半年试用期、末位延长一年试用期、岗位考核末位淘汰制等措施,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学校内部分配办法,建立实施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等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激活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针对教职工流动不畅问题,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扎实推进城区强弱校及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健全完善跨校竞聘、合理流动、定期交流、均衡配置的管理机制,2021年以来,全市共有1527名教师实现跨校交流竞聘,占比达到16%,有效缓解了城乡学校师资不均衡等问题。
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明确“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因材施教、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和反馈调节、重视创造力培养等原则,全力打造“原则化高效课堂”。优化“学、导、练”课堂结构,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制定作业设计、评改及优秀作业标准的“三个十条”,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有效实现课内应讲尽讲、应学尽学。
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短板,坚持“五育”并举,制定《诸城市特长生培养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体育特长生一条龙培养体系、市县校三级学生艺术展演体系,打造“校园十大歌手”等美育品牌,举办劳动周、劳动月主题教育活动和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针对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出台中小学校考核量化细则,印发《诸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十条(试行)》,探索制定“绿色指标”学校评价体系,激活学校发展引擎;制定《中小学校长(园长)考核评价标准》,实施专业考试和业绩评价“两条线”的校长评价机制,有效提升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制定《诸城市中小学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融入中小学督导评估、示范创建等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校园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强化安全队伍建设,组织全市710名安全教师开展“安全工程师”考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校园专职保安1117名,“护学岗”设置率达100%;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发挥校园安全动态综合管理监控中心平台作用,实现校园安全监测、预警、报警、救援一体化;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日常监管、重大隐患督办、约谈通报等工作机制,构建市、镇、学校三级校园安全检查网络,形成巡查、上报、处置、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
(三)工作上“干实”,以推进落实“组合拳”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八个工作专班,建立“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市镇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至少开展一次教育专题督导调研,至少为联系学校解决一件实事,至少领衔一项教育改革事项),有力有序推进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完善推进机制。对实验区建设实行月报告制度,按照“一事一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为实验区建设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将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项目、具体人员,明确阶段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成立《规划》实施暨实验区建设工作巡视专班和督导组,巡回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指导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既定任务。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实验区建设工作进度和成效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教师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新招聘教师1009人,组织各类业务培训3.5万人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的先进个人达1300多人(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充分验证和肯定。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2022年各项指标检测数据均好于往年,中考优秀生群体比往年明显增加,最低等级学生明显减少。“双减”工作成效进一步彰显,学生课外负担明显减轻,学科校外培训参与率持续降低,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关停率达95.7%,作为校外培训治理唯一县市区代表在全省“双减”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116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23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25个班级被评为省优秀班集体,诸多艺术节目在山东省中小学校园艺术节展评活动中斩获奖项。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进,去年以来先后规划重点项目7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5万余个,撤并整合小规模学校48处,让3285名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提质增量。家校社联系进一步紧密,1所学校入选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家校共育特色学校、3处镇街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校园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在潍坊市教育局校园安全考核评价中被认定为A等级,被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改革成效受到进一步肯定,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局主要负责同志荣获“山东省改革尖兵”称号。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凝聚工作合力是关键。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诸城市坚持整体规划、整体推进,通过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有效凝聚教体、编制、财政、人社、自然资源、发改等各部门工作合力,共同解决基础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教育人才引进等跨部门、跨行业重大问题,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细化行动指南是重点。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改革理念准确转化为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行动,就必须向干部教师队伍提供简单明晰的行动指南。诸城市认真制定了《“三大变革”行动指南》、《“八大行动”实施指南》、《特长生培养发展战略》等细则,对各项改革举措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说明,确保可操作、能见效,有力解决了改革理念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