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2023-01-06 中心资讯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上撰文《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跟小编一起来看——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按照中央部署,教育系统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着力学深悟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刻理解教育优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
一是从报告文本中的位置摆放来理解。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中,教育都是放在经济、政治、文化之后进行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放在第五部分,紧接“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进行部署,并摆在这一部分的前列。这样的位置摆放,赋予了教育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新的属性、新的价值和新的使命。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教育置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的优先位置来考虑和谋划,在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上不断深化。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九大报告对教育重要性的表述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十八大的“基石”到十九大“基础工程”再到二十大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和“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
二是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和使命任务层面来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比十九大报告,新增综合国力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内容,体现了强国崛起的特点,同时充实了富强的内涵,落到了具体指标上。综合国力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当中不论是哪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教育、科技和人才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各领域的发展目标,比如在社会建设目标中强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增进社会团结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文化建设目标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五大强国,加上“健康中国”,共同构成“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内涵。教育是传承文明、传播核心价值观、启迪心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竞争中至关重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2035年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对教育的战略位置、先导性有了进一步深刻和充分的表述,为教育系统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
三是从教育、科技、人才与经济内在互动关系上来理解。在现代社会,科技是核心,经济是基础,没有物质发展的繁荣,科技发展、社会稳定都将无法得到保障。但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经济的繁荣,其重要的因素——人才是关键。教育培养的人才会带动相关行业领域更多的知识生产和创造,高校推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基础教育也在推动国民科学素养整体提升、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急需科技创新、经济繁荣、人才强国,这些都与教育强国有根本的联系、有着强关联关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5个世界科学中心,分别是:16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成为高等教育中心与科学中心的时间大致是重叠的。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源于中世纪大学的勃兴,意大利是当年欧洲大学最多的地方,为其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奠定了基础。英国于1662年成立皇家学会,信奉伽利略等人开创的实验科学传统,并建立制度化的科学共同体。法国成为近代以来第三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与法国建立世俗化的统一的国家教育体制,建立法兰西科学院等新型学术机构有关;法国创办欧洲最早的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一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德国成为近代科学活动中心得益于德国大学的教育改革。洪堡参照法国科学教育制度创立柏林大学,开创近代大学先河。德国提出教学科研统一的办学理念,建立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大学制度,创建教学科研结合的制度化组织(实验室),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在科学研究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一流学者,吸引了世界最优秀的学者和学生。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以及将大学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理念密切相关。美国吸收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德国大学的学术精神,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创立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量具有很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吸引了世界一流的学者和优秀学生,逐步确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5个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从中不难看到,与各国兴办教育、办好教育、办一流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体现出教育、科技、人才对强国崛起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现实需求看,教育、科技、人才,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说,既是基础性的,更是战略性的,涉及全局和长远,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和领会了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和领会了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主要挑战,认识和领会了教育对国富民强、经济发展、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将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把握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思考拓展教育强国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路径,把思想认识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动能和效能,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生效。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群众在就业、教育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有效落实好中央要求,回应好人民关切。
三、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部署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报告进一步彰显教育公平的国家基本政策导向。比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对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对教育资源有效配置、高效配置的作用,通过数字化赋能,让优质均衡的教育理想成为可能。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注重对教育链、人才链的系统部署、整体谋划,体现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鲜明导向,强调了系统、协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要求。比如,从十九大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现在的“多样化发展”,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1.4%的背景下,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部署下,多样化发展很有意义,将改变高中“千校一面”办学局面,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比如,从十八大的“办好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再到二十大的“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始终受到高度重视。比如,对民办教育,从十八大报告“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到十九大报告“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再到二十大“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深化。同时,报告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三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报告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指出“自主培养”的路径要求、目标任务、着力方向和重点,有很多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对于人才自主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自主培养,是国家急需、人民急盼,是形势使然、时代使然,更是必由之路、自信之路。对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报告对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7类战略人才作出部署,明确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既关系职业教育,也关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要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学科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已有部署基础上,发挥高校作用,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
四是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是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教育的自立。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一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必须自觉履行使命担当,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重大问题,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为国家竞争力赋能、储能、提能。
五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体现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对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价值。今年,教育部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形成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要加强数字教育发展,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夯实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
四、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