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2年最新优质时评汇编

2022-12-14 中心资讯 

01 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是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是埋头苦干的拼搏,让我们书写下年均减贫逾 1000 万人的“最成功脱贫故事”……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让梦想成为现实,让幸福可望可及,唯有拼搏,唯有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收获的幸福,感受才最强烈,体会才最深刻。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让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02  莫再让“唯金牌论”曲解体育运动本身

红网时评 湛心愉

      金牌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我极限,从心理、生理和技术等“薄弱环节”进行具体的反思和改进。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赛作为国际化的体育竞技舞台,向世界展示的体育精神远比金牌和输赢丰富。曾经在“唯金牌论”的影响下,我们对金牌有着必赢的心态和追求。但在国家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浪潮下,我们应不再“唯金牌论”,而是以更加强烈的民族自信,以更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记忆,去涵养理性的大国格局,培育自信的民族体育精神,让体育运动回归运动本身。

  最后,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每看到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 但那虽然落后而让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03   向祖国告白,这个仪式为何打动你我?   

吕晓勋 人民日报

爱国是最大的公约数,凝望国旗、高唱国歌是对祖国最好的表白。不仅仅是在天安门广场,从雪域高原到东南沿海,从塞北边陲到南国海岛,认真对待国旗、国歌、国徽这些国家的标识和象征,早已成为很多人深藏心中、见诸行动的真情流露。犹记贵州遵义红花岗区老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冒雨奔向教室过程中,听到了国歌响起,立刻停下脚步、站在操场中间,顶着风雨面向国旗敬礼,直到国歌唱完才跑回教室。今年国庆前夕,一段《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主题曲首次公开唱响的高清修复影像,在社交媒体刷屏,引得无数网友泪目。

可以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国旗、国歌的尊重与热爱,这是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所在。向国旗、国歌致敬,为伟大祖国祝福。看升旗、唱国歌,反映的是人们对生为中国人的由衷自豪。很多时候,我们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仪式,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二字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其实都是“小家”和“大家”的连接点。家是国的细胞和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与倚靠。国家有更光明的未来,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在天安门广场,有留学多年回国创业的青年呼喊:“到家了,到了咱们自己的家了!”有第一次现场看升旗仪式的军人感叹:“好像听到祖国前进的脚步声,心里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使命感!”处身祖国发展的大潮,致力民族复兴的伟业,需要每个人干好手中事、守好责任田、过好每一天,这或许是升国旗仪式带给我们的另一层启示。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跟随日出日落举行万众瞩目的升降旗仪式,到边陲官兵高高矗立起“国旗墙”,再到航天员带着上百人绣出的国旗在太空遨游,我们既把五星红旗视为国家的象征、标志和符号,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着她,更将其当做前进方向的指引,在日常仪式中体悟认同感、归属感,激发更强烈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永远是你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我们将不仅成就更好的自己,更会成就更好的中国。

04   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中纪委网站 关亮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里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君子犯了过错,犹如天上发生日食或月食,天下的人们都能察觉,但一旦改正了错误,便恢复了光明,人们仍一如既往地景仰。

为何“君子之过”会如“日月之食”呢?一方面,君子是具有极高修养的人,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另一方面,君子又善于“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当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不会刻意掩饰,所以人人都能看得见。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包含着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态度,对于好的事物要心存向往,对 待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二是行动,要把对善的心动化为行动,对已经认识到的错误进行实际 的改正。这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与“过”的态度标准,也明确了中国传统价值 观中克己修身、养德向善的品格要求。

于“善”与“过”的态度标准,也明确了中国传统价值 观中克己修身、养德向善的品格要求。孔子曾感慨,“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在孔子看来,有人发现、指出自己的过失,对自己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他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即使是圣贤也做不到从不犯错,更何况是普通人?听得进批评意见,善于把别人的提醒甚至指责当作自己认清错误、改进提高的良药,方能成长进步。

05  新国风热起来,背后是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国教育报 周玲平

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再到冬奥会开幕式上用二十四节气演绎中国式浪漫,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爆款节目不断惊艳国人,让国潮热持续升温。新国风已然成为一阵 强劲的风,吹遍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新国风并不是照搬传统元素,而是继承发展后的时尚表达。新国风热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流行化的表达方式与手段,正在创造优秀传 统文化魅力展现的无限新可能,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些璀璨的传统文化,再一次以燎原之势发光发热,是一种绵延的浪漫,也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一抹特别的韵味。

06   家风是最好的传承   

中纪委网站 张景林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从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重视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家教与后代成长成才好比是“根”与“叶”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为后代留金留银,不如留下一门好家风。

钱学森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母常给他讲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常教育他学习要勤奋认真,父母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建设祖国而奋斗”;邓稼先牢记父亲“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的嘱托,一生以科技报国……家风是一个人重要的成长环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良好家风激励人向上向善,是对家人最好的馈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小家之兴衰,更关乎民族大家之未来。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都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继承优良传统、涵养良好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就能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07  永远不要抱怨没有时间读书 

 澎湃新闻 赵清源

读书是一种选择,一种时时处处的选择。不需要红袖添香,也不需要正襟危坐。只要一捧一翻,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这样看来,书应该是易读的,路灯下能读,车船上能读,喧闹的集市里能读,繁忙的工作中能读,即使风雪交加,破屋茅棚,亦能读书。可书也是难读的,明窗净几,夜静更深,即使在教室、图书馆,也有不读书的。阅读能滋养人生,这种滋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茨威格说,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

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一个个绮丽多彩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也使自己从这个繁杂的世界中跳脱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其实,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慢,是舒缓,是耐心,是从容,是对细节的迷恋。纸质阅读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太快、太匆匆、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里讲了件事:墨西哥的山地民族有个规矩,上山途中,无论累不累,走一段即要停下休息,理由是“走得太快,人会丢了灵魂”。

读书会和自己的灵魂相遇,也会和许多有趣的灵魂穿越时空对话交流。这是治疗人生坎坷的药,也是照亮自己前路的光。你看到的每一个字,都会化成你精神的骨与肉,改变你的精神容颜,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08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 孟繁哲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回望新时代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无不留下奋斗者的深深足迹。多少次闯关夺隘,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多少回攻坚克难,让“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多少个日夜披荆斩棘,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每一个人都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找到共鸣。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报告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你我向上,国家向前。正如一名网友留言所说:“强国路上,有你有我,我们都是奋斗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奋斗、永远奋斗,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迎接我们的一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评论2022年10月精华摘抄20句

1.一路走来,是“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是“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支撑我们创造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人间奇迹。

2.找一个周末午后,当阳光正暖,落叶满地,或脚踏一辆单车,看云淡风轻树影婆娑,或品一杯手磨的咖啡,听花猫打盹的均匀呼吸。无论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收获一份放空的恬淡,还是在家里的沙发上独享一晌慵懒的好梦,这样的“松弛感”,你有多久没有拥有了?

3.有人认为,“松弛感”需要金钱和物质的支撑,离普通人似乎有些遥远。其实,“松弛感”可以是融进点滴的生活习惯:清晨早起十分钟,便少了些上班赶路的气喘吁吁;凡事打好提前量,便多了些处理问题的从容不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立黄昏,感受一餐一饭的好、一花一叶的美,都能解码寻常日子里的“松弛感”。

4.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5.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6.胸怀锦绣,腹隐珠玑,时时砥砺,事事精进,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7.以不负韶华之朝气、激越沧海之胆气,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镌刻在灵魂深处,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让青春之花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8.茫茫九派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

9.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虚拟行为要怀敬畏之心。由所谓“网课爆破”乱象出发,网络空间中的各类言行举止,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而言,谁都没有任性逾矩、挑战底线的权力,更不能模糊道德和法律的边界。这提醒我们,依法管网、依法治网是一项长期任务,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也任重道远。

10.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在新的场景中获得崭新的生命,循环青年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体验着劳动创造带来的充实和喜悦,赋予旧物新的可能性,也阐释着独一无二的个人生活。尽管是二手的货物,但毕竟有一手的人生。

11.吃饭带秤,莫忘了品味食材的滋味;跑步戴表,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量化不应被视为生活的解药或毒药。将数据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学会在量化生活中寻求平衡,在数字时代中趋利避害,我们才能借助技术认识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生活。

12.“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压力与考验,也意味着优势与红利。大海,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形成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伟力。

13.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奋斗以成。

14.回溯这十年,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正是因为我们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勇、应变求变之智、攻坚克难之力。

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近日,欧洲航天局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掠过北京上空时,将心绪诉诸这一千年名句,并附上意大利语与英语翻译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文化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太空中的中国诗句,浸润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影响。这样一个浪漫故事,更彰显着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16.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17.“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人生梦想。

18.长志气、壮骨气、强底气,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投热情、释激情、展豪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19.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怀抱梦想,舞台无比广阔;敢想敢为,前景无比光明。

20.只有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才能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大教育考试评价网 www.gets.org.cn 版权所有 电话:010-56181877 邮箱:gets_wz@163.com

北京学海神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51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