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 有我奠基 | 把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这里的思政教育奏响了筑梦强音
2022-11-10 中心资讯
民小编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奠基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带来美好未来。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强国复兴 有我奠基”栏目,邀请一线优秀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畅谈如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三篇文章。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奏响了“强国有我”的筑梦强音。一起来看~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并着力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思政教育,用一系列特色活动奏响“强国有我”的筑梦强音。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10月12日,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一年级“大成·启蒙”入学礼在大成殿前隆重举行。庄严的仪式激励孩子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小立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少年志 筑梦之力
学校通过多种手段与活动广泛宣传,让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利用黑板报、校园橱窗、红领巾广播等宣传教育阵地,讲述爱国故事,激发爱国热情;以“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为主题进行“七彩演说家”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讲解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大儒实小的红领巾讲解员心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越发强烈。
“我敬佩谢院士在战乱时期,他坚持学习外语,最终走出国门进行深造,学成归国后,不顾个人利益,干一行爱一行,无怨无悔的奉献!”来自大儒实小五年级的红领巾讲解员闫泓旭同学为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我们也要向先贤看齐,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
本次红领巾宣讲增强了青少年对谢毓元院士的崇敬之情和作为苏州学子的自豪感,激发了强国少年的奋斗意志,大家决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不负前辈嘱托,展现姑苏少年风采,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
在学校党员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积极阅读红色书籍,学习党史故事,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精选了王二小、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雷锋、袁隆平、抗洪英雄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抗疫英雄等十组建党以来的英雄人物。经过手绘画稿、人物刻板、套色印刷,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形式镌刻英雄人物形象,汇编成《桃娃颂英雄》作品集,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英雄的崇高敬意。在雕刻英雄人物的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坚定学生们“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古桥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古城河道纵横交错,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之称,孕育了丰富的桥文化。学校红领巾寻访小队利用暑假追寻古桥身影,化身姑苏文化讲解员,将普济桥、江村桥、上津桥和下津桥等八座姑苏地区特色古桥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并以这些古桥为原型,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桥系列”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品。一座座古桥风貌图跃然纸上,贯穿古今,尽显苏桥风韵,同时也为桃花坞木刻年画这一苏州民间传统艺术赋予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又恰逢苏州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学校结合“行走的思政课”,开展了“喜迎二十大,看古城变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泰伯广场、阊门城楼、环护城河景观带、苏州革命博物馆等周边景点和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绘画、摄影等方式,看变化、忆党恩。高年级同学还编写了《桃娃颂英雄》红色故事校园读本,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让学生们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党的伟大,从革命前辈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刻苦学习的自觉性。
内容来自:人民教育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