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拔尖创新人才⑥|从高中课程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深圳中学...
2022-11-02 中心资讯
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栏目,聚焦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今天一起来看深圳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
深圳中学作为以深圳这座城市命名的学校,自1979年1月深圳建市以来,紧紧追随国家和深圳的前进步伐,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课程建设为主要着力点,进行改革、探索、研发、实践,与深圳共成长、与中国共发展、与世界共进步,在探索“三个矛盾”的解决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推行选课制、走课制、导师制、单元制等改革举措;2010年,明确“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并以此为核心逐步构建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在建校70周年之际,提出新的办学定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力争为世界一流高中的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深中智慧和深中方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课程改革核心要领,深中的实践探索过程可以梳理归纳为三个时期。
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引起了全国性的学校发展与变革。
2003年9月,为把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目标落实到位,实现“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深中在全国率先推行选课制和走课制;为保障选课制、走课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实施导师制(取消原来的班主任设置,每个班级安排两名导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单元制(将高中部20个班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个班组成,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形成“传、帮、带”格局)和学生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选课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和培训班干部)三大改革举措。在此期间,深中获评国家新课程改革样板校,成为首批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评估的学校,通过示范性高中评估,成为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
2.发展完善期(2010年-2016年):行动,教育面貌的全方位变化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这为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指明了方向。2011年,教育部印发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课程改革的深化进程。
深中在总结前期课改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提出“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使命,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生命力的人,并以此为核心逐步构建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4月制定出台《高中课程建设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明确要营造一个“学生按需选学、学校按需施教”的教育环境,让有能力者可以“免听”、有兴趣者可以“多学”,同时赋予学生自主发起课程的权利;同年5月制定《深圳中学2014—2017年发展规划》。2015年5月制定《深圳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2016年遵照“学校按需施教、学生按需选学”的课程价值观,构建三大课程体系:标准体系、实验体系和荣誉体系。
3.升华辐射期(2016年-2022年):深化,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加快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当下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广东省2018级高一已经进入新高考实验区,这是学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新的挑战。
2017年,深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新的办学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基于“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在广泛征集全体教职工建议、反复论证和征求校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于2018年7月在教代会上正式讨论通过《深圳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年)》,同年11月出台《深圳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督导评估工作方案》。2019年3月成立“深圳中学学科课程建设项目组”。在此期间,深中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深圳中学高中课程建设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库;笔者在《中国教育报》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学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发表系列文章,在《人民教育》“改革开放中的学校变革”核心议题栏目发表文章《深圳中学:勇立潮头再出发》。
为了解决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矛盾,深中遵照“学校按需施教、学生按需选学”的课程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立交桥:为不同发展规划的学生提供高考、竞赛和出国三个方向;为不同兴趣志向的学生提供涵盖28个课程群的360余门校本选修课;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学生基于规划选择方向,基于志趣选择课程,基于基础选择层次,每个学生在各自合适的舞台都有出彩机会。
表1 深圳中学课程群结构
为了解决“基础性和学术性的矛盾”,深中课程内容由基础学术课程和深中文凭课程两部分组成。
表2 深圳中学课程内容结构
3.课程评价: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
深中2014年制定《高中课程建设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采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评价逻辑框架参照图3所示。
1.人才支撑:引育一流师资队伍,培育世界一流人才
兴校之道,始于人才。自2017年以来,笔者一直倡导“让最优秀的人教育下一代,培养出更优秀的人”,不遗余力引进优秀的海内外毕业生。引进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深中通过“青蓝工程”等项目,为每个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研究室”项目,以学科研究室为平台,在学科研究室主持人带领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通、创新能力强的教学骨干。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业绩突出、学术水平扎实、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整体水平跻身国内高中第一方阵。
此外,深中通过“树人工作室”等项目让资深班主任带领、培训青年班主任,这不仅有利于深中教育经验的传承,也让班主任队伍整体保持了对当代青少年教育新特征的开放心态。按照“树人计划”制订的培养方案,培养对象需参加一个校级以上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活动、参加学校青年班主任读书会(阅读15本教育类书籍,撰写三篇读书笔记)、撰写源自真实教育实践的德育类专业文章、参与一次校级以上班主任技能或德育类专项比赛等。
2.资源支撑:融合创新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践平台
为了融合创新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践平台,与企业(Company)、大学(University)、政府单位(Government)、校友(Alumni)广泛沟通、积极合作,建构了“S-CUGA四元合作体系”,如图4所示。
(1)S-C:与企业共建创新体验中心
与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共建11个创新体验中心,如表3所示。
表3 深圳中学创新体验中心一览表
与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共建12个创新实验室,如表4所示。同时,与北京大学共建北大数学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国首批三星级“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和“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
表4 深圳中学创新实验室一览表
深中积极探索与政府单位的合作路径与方法,共享教育资源,共促学生发展。例如,我校生物科组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联合开发校本课程《预防医学课程—健康离我们有多远》,既有助于中学生早日掌握准确健康常识和理念、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也是对高中生物课程的补充和深化,同时有助于中学生初步了解预防医学专业,有助于其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与深圳仙湖植物园合作,共同在自然教育、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竞赛支持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学校的生物教学实践拓展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平台,让学生亲近自然的同时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并不断发现潜能和实现自我提升。
(4)S-A:与校友充分互动交流
深中有非常优秀的创新型学校文化,校友会积极探索的“校缘文化”就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2016年11月15日,学校启动“深中校缘行”活动,先后探访了光启研究院刘若鹏、大疆创新宋珮、腾讯马化腾等十五位校友。通过“深中校缘行”的活动,学校认真听取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从各自的领域、不同的视角为母校发展提出的建议。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深中每年向全体校友招募客座教师,为学生开始校本课;课程丰富多元、涵盖面广,例如斯坦福大学博士韩嘉睿校友开设的《数学建模》、资深投资管理人廖杰校友开设的《经济与金融投资入门》《最强大脑》百强选手梅轩宇校友开设的《快速记忆与智力竞赛》等。
3.制度支撑: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保障课改后续推进
基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出台《深圳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该规划共分为三大维度,十二个指标,四十三项对应任务,如图5所示。
为了推动落实“五年发展规划”,促进学校发展, 制订完成《深中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运用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学校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督导评估制度,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教育和学习的质量,不断追求卓越品质。
(1)顶层设计是关键。学校顶层设计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是学校发展的起点和根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哲学,深中的办学定位从“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过渡到如今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体现了对追求一流教育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2)扎实落实是根本。课程改革和建设不仅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各部门的扎实落实。只有自下而上凝成一股力,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狠抓落实,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经过2003年第一次课改后总结: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成果,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教师队伍加强建设、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与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是同步的。
(3)制度建设是保障。课程改革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只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才能保障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在第二、三次课程改革和建设进程中,深中均制定了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师培训方案等,为提高课改效率和质量保驾护航。
课改进行时,发展无止境。深中将一如既往地坚守与深圳相符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与世界相通的包容开放心态,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尊重个性、主动发展、追求卓越,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做出自己的选择,构想未来的形状,追逐自己的梦想,并逐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深圳中学校长)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课程》,原标题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深圳中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
大教育考试评价网 www.gets.org.cn 版权所有 电话:010-56181877 邮箱:gets_wz@163.com
北京学海神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51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