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会:“数”说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情况 | 教育这十年
2022-09-29 中心资讯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在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这是很不容易的”。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的巩固完善,有力支撑了我国举办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01
看比例,更要看基数
02
看基数,更要看格局
03
看总量,更要看生均
04
看增量,更要看结构
一是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优先保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2021年达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8.9%;十年来,占比始终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级教育中比重最大,有力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
二是把学前教育作为“短中之短”优先补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的经费,2021年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20.6%,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占比达到5.9%,比2011年的2.2%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从普及发展迈向普惠发展阶段。
三是把“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坚中之坚”优先支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费,占到50%以上。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费,占到80%以上。特别是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支持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原“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速达到12.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有力助推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四是把“建档立卡”等深度贫困学生作为“困中之困”优先资助。十年来,学生资助政策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各级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得到优先资助,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是把教师工资待遇作为“本中之本”优先落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设备购置、校舍建设、学生资助的同时,坚持把改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财政教育支出的本中之本优先保障,坚持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作为贯彻“不低于公务员”法定要求的重中之重优先落实。在各项支出中,用于教职工人员支出的占比最高,2021年达到61.6%,比201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最大;年均增长12.1%,显著高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增速,教育经费支出重点逐步从投资于物转向更多投资于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同GDP同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投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保发展、推改革、促公平、提质量政策导向作用,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内容转自:人民教育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