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9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这场发布会聚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
2022-09-19 中心资讯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具体内容快和小编一起来看
↓↓↓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王辉表示,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十年来,教育部推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度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
全国统一命题省份已达27个
已有29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三年来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
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的有关情况。
孙海波表示,十年来,高考命题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强化保障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此外,在推动改革同时,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完善命题工作体制机制,从三方面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全方位保障:一是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二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国家题库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升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水平,奏出人才辈出的‘交响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孙海波说。
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促进教考招有效衔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
李晓勇指出,随着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部围绕强化条件保障、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教考招有效衔接等改革重点任务,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促进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养衔接。
李晓勇介绍,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选择性,促进了教考有效衔接。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连续举办了18期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班,采取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达47万人次,同时部署各地组织开展了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课程实施领导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在全国遴选建立了33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99所示范校,各示范区校面向全国开展了150多次网络公开教研活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
原则上不超过4科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动教育发生格局变化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这样做……
“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目前,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王辉就下一步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路和举措进行回应。
王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不断推动这项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是要坚定改革方向,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革。坚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系统总结改革经验和成功做法,及时跟踪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改革措施,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是要加强改革协同,进一步推进配套改革和基础条件建设。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高中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考试机构的专业能力,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三是要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考试招生公平保障机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完善考试招生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切实维护招考公平公正。
四是要注重科学选才,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式。认真总结强基计划等经验做法,遵循特殊人才选拔规律,研究完善相关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发展通道。
内容来自/中国教育报,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