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专家型教师,做学生成长坚实后盾,高新教育人才培养开新局

2022-09-13 中心资讯 

图片
图片
  今年暑期,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第一期名师、名校长候选人培养工作完成遴选,这也是自2017年体制机制改革以来的又一重磅举措。高新教育30年风雨兼程,“现象级”区域教育发展图景的呈现,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高新区通过人才引进、名师名校长培养,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实施岗位聘任、绩效和薪酬改革等措施,打破教师发展“天花板”;落实“区管校聘”,建立“人才超市”,实现人尽其才。一系列举措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最坚实的后盾。

图片
图片

体制机制改革吸引人才落地

为教育发展注入活水

  今年9月1日,中小学迎来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刚刚建成投用的高新区金谷小学迎来它的首批739名新生。与新生一同成为高新教育新成员的,还有该校校长毕英春。

28年教学与管理,6年教育研究,毕英春曾获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等称号,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在34年的从教生涯中,她积累下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前沿的教育理念,适逢高新教育人才引进的契机,毕英春希望将自己的理念在这片教育热土落地,把这所崭新的小学变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

“今年6月28日,我第一次来到金谷小学,从这天起,我就和学校绑在了一起,一天也顾不上休息。与学校班子和教师一起,一边督促开学筹备工作,一边设计学校文化理念。”毕英春说,初到高新区,她便对这里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了深切感触。“兄弟学校校长们都很有思想,老师们也干劲十足,接下来我们将在金谷小学着力打造高品质有亮度、专业化有梯度的教师团队,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金谷少年。”

良好的教育生态,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大批名师、名校长加盟,也为高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贡献了不可磨灭的教育力量。是什么让高新教育有如此大的魔力和能量?这还要追溯到2017年11月高新区打响的体制机制改革“第一枪”。改革打破事业单位“铁交椅”,对自愿加入岗位聘任管理体系的人员实施全员聘任制,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

“改革前是看职称、拼年限、熬时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改革后是看业绩、拼贡献、抢时间,优绩优酬、多劳多得。”高新区发展保障部副部长高一鸣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教师们上紧“发条”,也为学校跨越式发展装上动力引擎。

图片
图片

不遗余力提供资源和平台

名师名校长培养再升级

 

  目前,在全区中小学36名校长中,包含齐鲁名校长6人、特级教师3人、地市级骨干教师30余人;2974名教师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超3成,人才“虹吸”效应持续显现。
  要“引才”还要“留才”,如何增加人才与区域的黏合度,高新区有它的底气,这种底气来自其不遗余力地为教师提供成长资源和平台,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制度保障,打破教师专业发展“天花板”,点燃高新教育人的奋斗激情。
  今年5月,高新教育系统第一期名师、名校长候选人培养工作正式启动,计划遴选新秀教师候选人110名、骨干教师候选人110名、卓越教师候选人30名、教育家型教师候选人2名,以及卓越校长候选人10名。本期遴选已于7月完成公示,相关候选人培养周期为3年。
  行动将为各类候选人拟定3年分类培养规划,按年度实施。“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培养周期结束进行考核,届时会有一定比例的候选人被淘汰。”高新区发展保障部教育体育办公室组织人事分管领导姜汉明说,培养工作更是要促使候选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发展共同体。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仅要靠内生动力,必要时还要借助“外脑”。高新区引进国内高水平教育研究院,成立高新教育发展智库,做好高水平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课题指导、成果转化、教育评价等工作,引领高新教育向高层次发展。
  要想留得住人,除了给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平台,还要有制度保障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高新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校长和教师职级评定办法,构建完整人才梯队;改革薪酬机制,教师收入大幅提升;实施教师与学校捆绑评价,学校发展不再只是校长操心的事⋯⋯改革打破了原有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中难以量化、岗位受限、评聘分开等弊端,让更多人才“铁了心”在高新扎根。
图片
图片

“区管校聘”搭建“人才超市”

人才流动成常态

  笼络了各路优质人才,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人尽其用,仍是一门大学问。教师配置的合理性对教育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高新区开启教育系统“区管校聘”的探索之路,打破以往限制人才交流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壁垒,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  “区管校聘”不是新生事物,但如何落实落细,让人才不被校门“框住”,真正在区域内“流动”起来,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感受名师风采?

2019年起,高新区人事部门核定了中小学教职工员额总量,教育系统可在员额总量内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自行调配教师,不再受教师编制、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等条件限制,实现“区管”。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人才超市”,建立起教育人才流动中转站。

通过全员聘任,各学校根据发展需求设置岗位,教师与学校“双向选择”,实现“校聘”。如何开展“双选”?“双选坚持‘态度第一、专业第二’的原则,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等优秀品质,是首要考查条件。”姜汉明说,他们制定了详细的选聘步骤,可以“按图索骥”,真正实现“资源重组、人岗相适”。

“区管校聘”落实了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实现资源优化、人尽其才。通过直聘、选聘、交流、特聘、安置等方式,实现学校用人自主。在这一机制下,过去“动不了老师”的现象没有了,人才科学合理流动成为高新教育的常态。

去年和今年,全区各调整了100多名教师,其中,各学校“不需要、不适合”的老师流入全区“人才超市”,再双向选择调配安置,直到找到“需要”并“适合”他们的岗位。个别有问题的教师,在转换环境后,也能激发干事热情和活力,使教师和学校实现双赢,将原来的“负能量”消化转变为正能量。

图片
图片

凝练特色教育文化

要拼搏与奉献更要智慧与创新

  近年来,高新区涌现出高新区实验中学、海川中学、东城逸家中学等一批优质品牌学校,社会满意度由改革前的46%提升至100%。成绩背后凝练了独特的“高新教育文化”,对高新教育人来说,这份事业更彰显了一种教育情怀。

“相信相信的力量”是高新教育人常念于心的信念,这不只是一句口号,也是激励他们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动力。走进高新唯一区属高中——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校门,“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世界”的办学目标十分醒目,这也是高新教育人的价值引领,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诠释。

今年高考中,该校学生王欣佳考出603分,被山东大学录取。谁承想,她在中考时仅考了421分,曾在校内“垫底”,今年却为学校在高考中首次打开600分大关。在中考招生中,高新实验统招分数线从2021年的425分一举提升至2022年的448分,更是实现华丽“逆袭”。鲜活的案例证明,“相信相信的力量”这一高新教育的文化共识,已在全区师生中广泛蔓延。

高新教育不仅是拼搏与奉献,更是智慧与创新,这是高一鸣常鼓励教师的话。近年来,高新教育人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行前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高一鸣说,高新教育人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持久发展更需要科学理念来引领,所以他们一直执着地追求理念创新、教学范式更新,在品牌创建和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一个高地走向另一个高地。

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文化育人”,无论是对待学生还是教师自身成长,高新教育人始终坚持“激励、鼓舞与唤醒”的教育追求,以一个更加有活力、有态度、有理性的姿态朝着未来努力奔跑。“高新教育坚持引导教师回归教育初心、守望育人情怀、践行职业操守,在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推动高新教育真正高质量发展。”高一鸣说。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图片

大教育考试评价网 www.gets.org.cn 版权所有 电话:010-56181877 邮箱:gets_wz@163.com

北京学海神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51459号